A dinosaur

節目

捐款支持

EN


简

EN


简

新聞稿

  1. 主頁

  2. ・
  3. 新聞及多媒體庫

  4. ・
  5. 新聞稿

    2022年第50屆香港藝術節
    節目詳情公布
    2021年12月17日早上10時起接受購票及網上登記

    (香港,2021年12月14日) 香港藝術節欣然公布2022年第50屆藝術節的節目詳情。藝術節將於2022年2月至3月期間,為觀眾帶來多場精采節目,包括大眾期待已久的現場演出,此外亦有多場網上演出,以及一系列「加料節目」、外展及教育活動。2月25日香港管弦樂團將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帶來馬勒第四交響曲音樂會,為第50屆香港藝術節正式揭開序幕;閉幕演出將於3月26日舉行,由上海歌劇院與蘇州交響樂團攜手獻演一場遊走古今及中西音樂的盛大音樂會。

    2022年第50屆香港藝術節的節目詳情現已上載至藝術節網站www.hk.artsfestival.org。購票及網上登記會於12月17日早上10時開始。

    (有關第50屆香港藝術節的統計數字,請參閱附頁)

    香港藝術節協會主席查懋成先生表示:「第50屆香港藝術節精采紛呈,我們將於全港各地舉行連串大家期待已久的現場表演,亦會舉辦一系列網上節目。此外還有由一眾藝術家運用當今嶄新科技精心製作的『藝術科技』創意之作,相信會令各位嘆為觀止。

    隨着香港藝術節踏入50周年,我想藉此機會,特別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贊助,以及多年來的鼎力支持,令這項國際盛事能夠順利舉行。我們亦要向所有合作夥伴、捐助者、贊助人、參與其中的藝術家,當然還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致以衷心謝意,你們為藝術節作出了重大貢獻。」

    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表示:「今屆藝術節的主題是『連繫』。透過各項精采表演,將藝術家和觀眾連繫起來,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扎根本地,同時又將國際視野融入藝術節的DNA之中。作為一個文化交流平台,我們建立起各種跨地域、跨文化的連繫;而在連繫過往的同時,我們也連繫未來——今屆我們一方面向昔日名人致敬,另一方面也致力探索嶄新手法和形式,在演出和製作的科技運用上作出更多新嘗試,從而展望未來。經典作品在藝術節永遠佔有一席之地,我們亦期望一些今屆首演的作品,能夠在未來成為經典。今年,藝術科技是我們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亦期待在下一個五十年,能夠發掘更多新的可能性。」

    第50屆香港藝術節焦點節目

    一如以往五十年,藝術節呈獻的節目均讓觀眾體驗過去、現在及將來,這點從今屆兩個特備節目——「新馬師曾名劇展」及《拉娜》便可見一斑。粵劇藝術植根本地,多年來承傳發展,同時也是藝術節長久以來的核心節目之一。1974年及1975年,名伶新馬師曾亮相香港藝術節;數十年後,我們獻上向這位名伶致敬的多台好戲;與此同時我們亦為觀眾帶來沉浸式互動歌劇《拉娜》,透過嶄新的數碼科技及多媒體技術,於2022年重新解構「舞台」的定義。

    藝術節致力鼓勵創新的藝術構思,以藝術科技為題的節目將會是今屆藝術節的重點推介。藝術科技以一種跨界形式來創作表演藝術作品,並發掘將資訊及科學技術應用其中的新方法,從而釋放藝術與科技的潛能。這些嶄新節目不受實體配套或場地規限,觀眾甚至能親身參與互動。以下節目糅合了數碼科技及多種形式,展現藝術科技為表演藝術帶來的啟發和合作:

    • 由藝術節與芬蘭國家歌劇院及芭蕾舞團聯合製作的特備節目、沉浸式互動歌劇體驗《拉娜》,將於2022年2月25日起在香港海事博物館上演,公眾屆時可預先登記免費參與。是次演出為芬蘭以外的國際首演。此外,藝術節亦會舉辦一連串的外展教育活動,藉以在藝術愛好者及年輕新生代中孕育本地創意構思。藝術節更特意邀請香港人氣年輕演員顧定軒先生擔任《拉娜》的外展大使,在未來一年與大眾,尤其是學生,共同經歷這段探索之旅。這個沉浸式互動歌劇體驗《拉娜》由藝術節與芬蘭國家歌劇院及芭蕾舞團(歌劇院)聯合製作,連同一系列悉心設計的外展教育活動,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
    • 在《彼岸》俞湘君鋼琴超媒體音樂會中,中國鋼琴家俞湘君以鋼琴樂聲配合現場的多媒體裝置,以一種全新且多方位的演繹手法呈現並詮釋現代音樂。
    • 藝術科技新猷「賽馬會創藝科媒系列」的兩個新製作——沉浸式虛擬實境劇場《詩》及表演式裝置音樂會《混序維度》。
    • 英國AΦE藝團的《舞0度》運用擴增實境技術(AR),觀眾只需手持平板電腦,就能讓電子裝置內的虛擬舞者躍進現實世界。節目於中環中心H6 CONET及618上海街予公眾免費參與。
    • 重臨香港藝術節的兩個團體——愛爾蘭正點劇團的《機器超人》(1.0版本),由《權力遊戲》演員傑克.格裡森,演繹全新遙距互動作品;比利時Ontroerend Goed藝團帶來一對一網上遊戲,為觀眾創造個人專屬的互動戲劇體驗。

    精采節目還包括:

    • 香港管弦樂團將獻演馬勒第四交響曲,作為今屆藝術節的開幕演出。在備受國際樂壇矚目的本地指揮家吳懷世帶領下,香港管弦樂團將與女高音鄺勵齡攜手演出馬勒這首溫暖和煦的交響曲。
    • 藝術節閉幕演出則由上海歌劇院與蘇州交響樂團送上東西樂音交匯的心靈之旅。大提琴家王健為陳其鋼的大提琴協奏曲《逝去的時光》擔任獨奏;著名女高音孟萌以京劇青衣的風格演唱陳其鋼的《江城子》;女高音和慧與男高音韓蓬則會攜手演出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爾德》的選段——第二幕前奏曲與「愛之二重唱」、第一幕前奏曲,以及〈愛之死〉。
    • 粵劇伶王新馬師曾(1916-1997)以獨特的「新馬腔」享譽藝壇。2022年香港藝術節慶祝50周年之際,特意精選四部新馬師曾名作,邀請新劍郎先生作藝術總監,並由新一代粵劇精英擔綱演出,向這位曾於早年藝術節演出的名伶致敬。這亦將會是新馬師曾逝世後的首個回顧演出,更顯意義非凡。
    • 戲劇界翹楚毛俊輝,繼《百花亭贈劍》之後,再次與藝術節攜手探索戲曲創新之道,「粵劇新姿創作坊」精選三個獨具藝術特色的經典戲碼,重新修訂劇本、編排配樂,並以三種截然不同的表現特色,與紅伶及年青粵劇菁英結合新舊演繹方法,共譜戲曲新章,讓粵劇傳統煥發新時代藝術魅力。
    • 香港藝術節製作的首套大型舞蹈歌劇《兩生花》,雲集香港舞蹈團精英舞者、香港傑出歌唱家及音樂家傾力演出。《兩生花》由《兩個女子》與《蕭紅》兩部室內歌劇串連而成,從中國女作家蕭紅波爛壯闊的一生,到香港作家西西筆下兩個平凡女子的生命與愛情,對照兩代女性在時代的陰影下,對自由、愛情、生命的不變渴求。
    • 班貝格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胡薩,將帶領樂團呈獻三場現場直播音樂會——史密塔納代表作《我的祖國》、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以及馬勒第九交響曲。樂團也將於網上呈獻親子音樂會,演奏聖桑熱鬧歡騰的《動物狂歡節》與哈斯的《我想知道我是誰》。
    •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歷史悠久,舞團將其經典及當代傑作,錄製成現場演出影片於香港放映,當中包括由傳奇編舞家紐瑞耶夫編排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影片於2021年攝製,將在藝術節作亞洲首映;此外還有一百八十年前於舞團首演的淒美浪漫經典《吉賽爾》,以及由獲獎無數的當代編舞家派特編排的《身與魂》。
    •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擁有超過三百五十年悠久歷史,曾首演莫扎特、史特勞斯與華格納等大師的多部歌劇,2018年獲國際歌劇獎最佳歌劇院獎,為當今最負盛名的歌劇院之一。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將於本屆香港藝術節呈獻兩場網上節目——《死城》和《鼻子》。
    • 澳洲炙手可熱的編舞家史蒂芬妮.雷克風格大膽創新,以懾人的大型舞作展現感性與理性世界之碰撞。2018年的大型舞作《無極》於墨爾本首演後大獲好評,五十多位年輕舞者在台上聚散有致,整體中透現舞者的獨特個性,演繹個人與宇宙互生有無的宏大觀念。繼巴黎之後,香港版本將由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的舞者為作品注入香港韻味。
    • 曾獲多個國際獎項的鋼琴家陳薩,將於其獨奏會上演繹貝多芬、蕭邦及舒曼的作品。此外,她亦會與指揮俞潞及香港管弦樂團攜手演繹貝多芬於戰火下的維也納譜寫、被冠以「皇帝」之名的第五鋼琴協奏曲。
    • 居英香港劇作家吳翠茵,改編瑞典文豪斯特林堡在1888年創作的《茱莉小姐》,將豪門千金愛上低下男僕人的悲劇愛情,搬到1949年的殖民地香港。劇場版《茱莉小姐》由香港藝術節與新加坡話劇團聯合監製、活躍英國劇壇的獲獎新加坡導演黃俊彬執導、英國及新加坡的實力派演員演出。
    • 跨界聯手創作的賽馬會本地菁英創作系列《日新》音樂劇,匯聚香港重量級藝術家,包括作曲及音樂總監金培達、導演鄧偉傑、編劇陳詠燊,以及作詞岑偉宗,並由年輕活力演員傾力演出,以充滿動感的戲劇、舞蹈,以及動聽樂曲重新想像青年孫日新的激情歲月。
    • 由四位活躍於德國的韓國弦樂家組成的伊斯美弦樂四重奏,將於兩場音樂會中演奏孟德爾頌和莫扎特等德奧經典作品。另外,這隊年輕四重奏樂團也會和香港管弦樂團攜手挑戰當代之作。
    • 著名編劇莊梅岩再度為藝術節執筆,夥拍導演黃龍斌帶來《我們最快樂》,藉同志之愛及懸疑情節,透視人與人之間的情色愛慾及關係本質。
    • 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英皇口琴五重奏將第三度登上香港藝術節舞台,聯同鋼琴家羅乃新及豎琴家于丹攜手演繹莫扎特、蕭斯達高維契及基普斯基等不同作曲家的經典作品。

    請瀏覽香港藝術節網站,獲取更多節目資料以及最新消息。

    「香港藝術節@大館2022」

    「香港藝術節@大館2022」的活動橫跨兩個星期(2022年2月12至20日),帶領觀眾遊走大館不同角落,享受包羅萬象的藝術體驗,與精英藝術家近距離接觸。

    精選節目包括:由英國編舞家納塔妮.結爾莫(Natalie Gilmore)帶領約六十位不同年齡、族裔、背景的本地素人舞者帶來的大型戶外跨代舞蹈演出《活現童話》;由香港土生土長的世界口琴冠軍CY Leo何卓彦,聯乘過百位跨代口琴表演者演奏不同年代口琴音韻的《我呢一代口琴人》;國際著名編舞家黎海寧將大館空間化成戶外舞台的作品《咏嘆調》;在大館的拘留室以單對單形式進行,包含跨界別體驗式演出及多媒體裝置的項目《憩》;由三位本地年輕藝術家製作,特別為大館設計的聲音裝置《璃屋》;以及利用不同年代的卡式錄音帶組裝而成,探討音樂存檔及消費模式的大型聲音裝置《雲端錄音帶2.0》。「香港藝術節@大館2022」的所有節目均為免費,部分節目需預先登記,詳情請留意 taikwun.artsfestival.org。

    「#我的香港藝術節」及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為慶祝香港藝術節將於2022年踏入50週年,並向於過去五十載曾參與並支持藝術節的各界人士表達謝意,藝術節團隊誠邀各界參加「#我的香港藝術節」活動,在社交媒體標記@HKArtsFestival及#我的香港藝術節,或於https://myhkafstory.artsfestival.org/tc/ 遞交故事,一同分享對藝術節最深刻的回憶。

    香港藝術節亦預備了一本內容全面的中英雙語周年紀念特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分享香港藝術節長久以來在文化交流和藝術推廣上鮮為人知的軼事回憶,從多方面見證藝術節一直以來致力推動香港藝術發展的漫長歷史;透過圖片和文字,結合回顧與前瞻,交織成香港藝術節的往昔歲月和未來願景。昂然走過半個世紀,我們熱切期待邁向下一個精采五十年。

    詳情請瀏覽香港藝術節網站。

    加料節目 (PLUS) ─ 演出之外,更多精采!

    藝術節「加料節目」透過不同活動,讓觀眾深入了解各個演出製作,鼓勵觀眾與藝術家互動接觸,讓大眾在台上台下尋覓啟迪和共鳴。線上線下兩種形式並行,帶領大眾投入藝術家們的想像世界:《彼岸》的互動多媒體裝置,為節目的鋼琴演出提供更多維度的感官體驗;來自中國內地、法國和澳洲的編舞家,將分享如何遙距編排舞作《小珂》和《無極》;還有來自捷克的《希臘受難曲》線上幕後花絮,讓你深入了解這齣歌劇鉅作的製作過程。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加料電影、放映會、大師班、工作坊、演後藝人談和演前講座等活動。

    更多活動資訊將於1月在 go.hkaf.org/plus 及「藝術節加料節目指南」公布。

    青少年之友

    青少年之友自成立以來已觸及800,000名學生,一直與青少年之友會員共同「認識‧發掘‧創造」藝術,以靈活及多元的方式,採用實體及網上形式舉辦藝術教育活動,以配合學校及學生的不同需要。此外,隨着STEAM教育計劃的發展,青少年之友加添多項藝術與科技相關的活動,包括「藝術與科技創作比賽」及特別設計給學校巡演的沉浸式體驗。

    購票及其他資訊

    第50屆香港藝術節的門票購買及網上登記將於12月17日早上10時開始*。觀眾如欲購票欣賞現場節目,可透過城市售票網購買#;而其他網上節目及「加料節目」^則可於藝術節網站登記觀賞。

    *班貝格交響樂團於戲院的直播演出、中國國家京劇院及上海歌劇院與蘇州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出,以及《拉娜》除外。班貝格交響樂團於戲院的直播演出門票於2022年1月6日公開發售,《拉娜》亦於同日開始接受網上登記。

    #在香港演藝學院演出的藝術節節目門票亦可透過快達票訂購。

    ^於戲院上映的「加料節目」電影,則於個別院線售票。

    鳴謝

    香港藝術節衷心感謝每一個贊助機構對第50屆香港藝術節的鼎力支持。節目贊助機構包括: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工銀亞洲、查氏基金會、香港興業國際集團、犇亞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信興集團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藝術節指定高級用車伙伴大昌行汽車租賃、藝術節指定航空公司芬蘭航空、藝術節指定戶外媒體伙伴博納戶外廣告有限公司、藝術節指定直播科技合作伙伴天開數碼媒體有限公司、主要酒店伙伴香港君悅酒店,以及支持機構香港品牌。

    [贊助商及合作伙伴請見附頁]

    關於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於1973年正式揭幕,是地區內舉足輕重的表演藝術節,亦是國際藝壇中重要的文化盛事。藝術節於每年2月至3月期間呈獻眾多優秀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演出,節目式式俱備,既顧及古典傳統口味,亦兼備大膽創新的表演形式。藝術節多年來積極委約及製作本地全新的戲劇、音樂、室内歌劇及當代舞蹈創作,不少作品更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藝術節每年亦舉辦250項深入社區的「加料節目」及針對大、中、小學生的多元化藝術教育活動,致力豐富香港的文化生活。此外,透過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呈獻的「無限亮」計劃,藝術節致力創造共融空間,讓不同能力人士均可以一同欣賞、參與、擁抱藝術。

    傳媒查詢

    傳媒若有查詢,可聯絡藝術節市場部:電話 (852) 2824 3555或marketing@hkaf.org。

    footerBackground
    stayInTheKonwBefore

    不想錯過
    精采表演?

    訂閱電子通訊,掌握香港藝術節最新資訊。

    關注我們

    icon
    icon
    icon
    icon
    icon
    icon
    icon
    icon
    footer_image

      關於我們

      香港藝術節簡介

      委約及新製作

      藝術節之友

      空缺及招聘

      年報

      過往節目

      聯絡我們

      節目

      歌劇

      戲曲

      音樂

      戲劇

      舞蹈

      加料節目

    • 訂票及觀賞節目資訊

    • 現場演出

      網上演出

      訂票須知

      支持藝術節

      贊助

      贊助舍計劃

      香港藝術節基金會

      捐款支持

      贊助夥伴

      藝術節支持者

      刊登廣告

    • 教育及外展

    • 加料節目

      過往加料節目

      青少年之友

      網上藝術教育平台

    • 新聞及多媒體庫

    • 新聞稿

    • 更多

    • 線上雜誌

      網上書刊

      HKAF Digital

      無限亮

      藝術節專賣店

      演出場地

      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聲明

    footer_mobile_image
  • 關於我們

  • 香港藝術節簡介

    委約及新製作

    藝術節之友

    空缺及招聘

    年報

    過往節目

    聯絡我們

  • 節目

  • 歌劇

    戲曲

    音樂

    戲劇

    舞蹈

    加料節目

  • 訂票及觀賞節目資訊

  • 現場演出

    網上演出

    訂票須知

  • 支持藝術節

  • 贊助

    贊助舍計劃

    香港藝術節基金會

    捐款支持

    贊助夥伴

    藝術節支持者

    刊登廣告

  • 教育及外展

  • 加料節目

    過往加料節目

    青少年之友

    網上藝術教育平台

  • 新聞及多媒體庫

  • 新聞稿

  • 更多

  • 線上雜誌

    網上書刊

    HKAF Digital

    無限亮

    藝術節專賣店

    演出場地

    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聲明

    © 版權為香港藝術節協會有限公司所有

    主頁
    節目
    最新消息